帐篷日记 ——在班本审议中实施课程游戏化

来源:唐婷 发布日期:2020-12-01 18:05:27 阅读: 3138

一、班本课程缘起

那天说到“搭帐篷”

南京的秋是五彩缤纷的,天空一碧如洗,满地金黄色的落叶。这一天,牵着孩子们在南艺校园里散步...

几个小男生歪歪扭扭地走着,定睛一瞧,才发现他们正踩踏着落在地上脆树叶“卡嚓卡嚓”,时不时捡其地上长长短短的树枝。

教师:我最喜欢秋天了,你们呢?

小小:我也喜欢秋天,秋天可以去大自然里玩

冉冉:对的,上周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还搭帐篷的呢!

凡凡:我也搭过帐篷,有钉子钉在地上的,然后撑起来,我还和爸爸妈妈睡在紫金山上的呢!

阳阳:啊,睡在里面。但是我家的帐篷不用钉子啊,是放在袋子里,拿出来一撑就可以啦。

那天想到“搭帐篷”

   回到班级,孩子们谈论帐篷的兴趣依然很浓,几个喜爱搭建的孩子突然提出一个想法 ...

辰辰:明天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一起搭一个帐篷。

阿南:要是画帐篷还可以,搭帐篷有点难吧,用什么搭呀?

辰辰:用捡回来的树枝呀?

阿南:哈哈哈,那个太小啦,小朋友们住不进去呀!

阳阳:帐篷要撑起来的,和其他房子不一样(说着走到积木前,若有所思)。

辰辰:还有布啊,用布蒙起来。我们问问唐老师吧!

孩子们脑袋里蹦出这样的想法,令我既震撼又喜悦。一直以来,他们开展的帐篷游戏多以班级现成的帐篷材料为主。建构游戏中的主题也基本上是比较方正的房子,架空延长的高架桥,造型各异的军事武器,飞机大炮,还从来没有搭建过帐篷这样的建筑呢!如果孩子们自己规划,寻找材料,用自主搭建的方式再现自制帐篷,并且容纳孩子们自由玩耍、游戏,那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活动呀!

那天思考“搭帐篷”

为此,我向班级里两位老师,年级组长,园领导提出了孩子们想自主搭建帐篷的想法,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是否该支持幼儿自主搭建帐篷?理由是什么?如何支持他们?

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帐篷在形态上,功能上的特别之处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帐篷的搭建游戏可能会引发幼儿从空间规划,材料选择,平衡支撑,排列规律,技能经验等方面新的探究热点,将为幼儿带来有益的学习经验。尽管目前,老师们对如何搭建帐篷没有很确的想法,但是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吸引着我们一起去面对接下来的问题,并尝试深入探索,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依据《指南》以及幼儿已有经验,整理以下生长线索:去哪搭帐篷(和孩子共同探寻收集秋天的自然资源,感受自然材料之美)怎么搭帐篷(探索帐篷支撑的方式,提供科学性和技能性的经验支持)用什么搭帐篷(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助推幼儿的学习发展)。同时,挖掘、整合园区周围资源利用与拓展:如古林公园内的场地、自然材料,以及环境材料的提供:如陈列一些造型各异的帐篷的图片;发动家长收集一些帐篷;提供一些树枝、吸管、麻绳、毛根、布等,供幼儿尝试合作搭建帐篷。

二、在班本审议中,逐步探究“搭帐篷”

聚焦问题(一)

帐篷骨架怎么撑起固定呢?

时间段

一周

幼儿轶事记录

这一天,在自主游戏中,辰辰和另外两名孩子说:“我们试试能不能搭帐篷吧?”

“用什么搭呢?”两名孩子边说边在班级寻找,随后他们兴奋地举起小桶里前两天收集来的长长短短树枝。带着特有的勇气和自信,踏上了搭建帐篷的旅程。

辰辰一手拿一根树枝,将树枝另一段交叉:你们看,就是这样撑起来。

小小见状,将手中的树枝一段与其交错起来。

辰辰:对,就是这样。

他们不断调整树枝下端与另一端的斜角,直至树枝架成为一个三角锥形状。可是树枝不能一直靠手扶,尝试几次后,他们决定去寻找辅助材料。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反复再用麻绳和胶带进行固定,可是由于技能的限制,他们的首次帐篷搭建最终运用简单的捆绑进行了骨架支撑。

另外一边,小小找到地上的裂缝,把两根树枝插进 裂缝中,调整树枝顶端,让其交错,居然也将骨架撑起。

班级立场解析

 

 

伍老师:今天我看家孩子进行了初次帐篷搭建,可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互相之间的协作,最重要的是围绕骨架的固定,幼儿是有困难的。


唐老师:看见孩子们用到了胶带,但是胶带固定的问题是,要很长,而且与树枝的粘黏性并不是太好。

李老师:我观察孩子运用胶带或麻神捆来捆去都能把树枝简单固定,难的是打结的技能

唐老师:对我们可能要在区域学习中,进行打结技能的学习,做一些技能经验的铺垫。

教师支持

 

* 进行区域活动——《好玩的支撑》和学习打绳结,通过小组活动,将难点解决。

* 同时调动孩子们对各种帐篷的多样认知,利用图片视频供孩子观察,帐篷骨架还有正方体,半圆顶,调动探索的积极性。

班本手记:

  幼儿通过彼此间的亲密互动和不断尝试,使的他们的处女座诞生了,这令我们禁不住喜悦:幼儿直接采用树枝架空的方式,进行三维立体的建构,也反映了对帐篷的初步感知印象,细长树枝的选择也映射出幼儿对骨架形态基本特征的敏锐把握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幼儿已经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自己感知的物体。从幼儿的游戏中我们看到只要给予他们自主 ,宽松的探究空间,就能表现出惊人的观察、分析能力。由于搭建中骨架的支撑是幼儿自主发现的问题,既衔接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充分挑战了幼儿的心智,其内在的动机促使幼儿乐于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游戏中,两组幼儿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予以探究,第一组幼儿以缠绕固定顶端的方式,将骨架形态呈现三角锥状,解决了撑起问题;第二组幼儿则借助外力——地上的缝隙,将骨架撑起。

然而,通过本阶段班本审议,我们达成共识,想要跟坚固的骨架,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固定”。于是我们利用小组学习以及区域指导的方式,让幼儿掌握这项技能,以便于在今后的大家搭建过程中灵活运用。

 

聚焦问题(二)

怎样的帐篷能住进小朋友呢?

时间段

两周

幼儿轶事记录


在几次利用树枝和吸管搭桌面帐篷后,孩子的经验不断累积。他们开始意识到用这些材料搭建的帐篷和真实的帐篷是有差别的。他们想象搭建一个能进小朋友的帐篷。借助于古林公园的自然资源,我们带孩子在公园里搜寻,恰逢季节交替园林工人剪枝修条,大家搬回来几支约15的大树枝。

这一天,孩子们搬运出大树枝,辰辰像一个小组长引导大家运用大树枝搭建三角锥。正在孩子们高兴的时候,只听“哗啦”一声,帐篷倒塌了。辰辰:是树枝太重了吧!

冉冉:是我们太矮了,够不到上面吧!

小小:三角形的只能用小一点轻一点的东西搭,树枝太重了...

教师:你们发现的对!树枝太长太重了,可能需要稳一点的东西支撑。再想想除了三角锥,我们还搭建过什么形状的帐篷呢?

班级立场解析

 

唐老师:今天在班级门口,我鼓励孩子们运用班级的桌椅等进行支撑,孩子们用板凳倒扣,树枝架空的方式,搭建了四方中空的帐篷。他们联系了前期经验,并合理运用材料,太让我惊喜了!同时,他们运用班级的大块布进行帐篷外衣的铺架,帐篷搭建完了,他们还在里面玩娃娃家的游戏呢!

李老师:后来我看到可可从帐篷旁边跑过去的时候,有一个板凳倒了。

唐老师:是的,这样容易发生危险,要请他们讨论看看怎么才能让帐篷更稳固。

教师支持

 

* 材料提供上除了之前提供的麻绳,胶带之外,还在网上购买了抽拉式锁扣,方便幼儿将树枝与其他较大型材料进行直接固定。

* 将幼儿收集来的各种实物帐篷进行拼搭,引导幼儿观察较大帐篷的内部骨架结构。

* 启发幼儿寻找校园内较大的材料资源,如竹梯,竹凳以便孩子能创造更多方法,和同伴一起进行帐篷搭建。

 

班本手记:

一个搭建愿望的产生比较容易,但如何在一段时间里维持游戏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游戏是否有发展,是否能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果游戏一直处于停留状态,那么幼儿将因缺乏新意和挑战性而兴趣索然。而观察倾听是产生新游戏的关键。因为在倾听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幼儿的好奇、期望、疑虑和兴趣,也总是伴着一种情感。无论是同伴之间、教师之间还是师幼之间,每一次的倾听讨论并不产生唯一的答案,却引发新的有价值问题。

幼儿搭建帐篷的历程是对建构物体形、体、量等结构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本阶段的审议中,我们发现孩子观察帐篷实物,感知较大型帐篷的骨架结构成为提升幼儿搭建经验的基本策略。但幼儿之间的学习是有差异性的,不是一次观察就能全部掌握。因此需要在每个不同的阶段确立不同的观察目标持续进行。此阶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引导:四方中空结构的形态——寻找手边大型材料建构四方中空——四方中空的稳定——迁移经验进行其他中空结构的建构。在本阶段的对比观察中已幼儿发现帐篷多样的中空结构,有效运用班级现有材料,使用等多种材料组合。他们会用竹凳作为四方支撑的点,然后把树枝架上去,四方帐篷的支架已搭好,教师帮忙将孩子们固定的点加固,让帐篷更加稳固。还有部分幼儿用竹梯两两交叉,然后请老师帮忙将一根树枝加在竹梯之间。还有一组小朋友想搭建三角中空的帐篷,他们选择了高度差不多的树枝,一人扶住树枝,一人拿锁扣,还有一人负责拉紧锁扣,配合得十分默契。和同伴共同完成了大型帐篷的搭建。

聚焦问题(三)

帐篷的外衣呢?

时间段

一周

幼儿轶事记录

上周孩子们陆续将户外帐篷骨架在小山坡搭建完成,不论晨检锻炼还是中午散步,户外活动,只要有机会,孩子们都会来到帐篷下嬉戏,钻来钻去。

冉冉:这个有点不像帐篷..

小小:对,有点不像,没有顶。我看爸爸搭完帐篷骨架,会在上面铺一层外衣,滑滑的。

辰辰:对,是可以防雨的布。

教师:你们想试试给咱们的帐篷铺外衣?那用什么材料铺呢?

龙龙:要很大的布,班上的布肯定不能用的。

涵涵:我们找夏爷爷(门房爷爷)那种大的垃圾袋,要透明的,这样能看到外面。

教师:到底多大的布呢?

这一问题启发了孩子们对于测量的探索,他们用手臂,脚步,数棒,长条积木开始探索起来。

班级立场解析

 

唐老师:我们的户外帐篷以及搭建完成了,外衣用什么材料更合适呢?还有可以发挥之前小班捡拾的自然物。

伍老师:有孩子说到透明塑料膜、布,还可以用捡拾来的自然物装饰。

李老师:还有小朋友说可以用大纸箱

唐老师:看到孩子们开始用非标准的工具开始测量了,我们是不是要进行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先进行桌椅板凳或一些小型物体的测量,掌握方法后再去户外测量帐篷的外衣大小呢?

伍老师:有必要,难点前置,而且户外的丈量更多需要孩子们之间的协商合作,可以现在教室提供多次测量的机会。

教师支持

* 发动家长资源,校园资源收集大块的布以及硬纸板,同时激发孩子们用自然物装饰在纸板上,进行艺术创想。幼儿摆好图案后,教师用胶枪进行固定。

* 进行集体活动《有趣的测量》,幼儿观察尺子上的数字,刻度,比较各种尺的异同;提供各种室内测量物,尝试学习尺的用法

 

班本手记: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它是指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它联结了数学的两个关键领域:几何或空间关系和真实的数。对于幼儿来说,测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皮亚杰曾经说过:“在相当程度上,幼儿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抽象的数概念的。幼儿有能力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重新发明这一概念。因此,当幼儿提出这一问题时,我们放慢了搭建的脚步,允许幼儿经历用手、脚、胳膊等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测量,到运用木板、铅笔等非标准化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一直到最后运用标准化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进行测量的过程。

三、写在“帐篷日记”后

“帐篷日记”班本课程内容来源于本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基于教师对班级幼儿的了解,它的进程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互动学习、发现探索、感受过程。遵循孩子的兴趣点,我们从“去哪里郊游”——“去哪搭帐篷”——“怎么搭帐篷”——“用什么搭帐篷”,探索帐篷内部结构及外部支撑的方式,进而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助推幼儿的学习发展,同时促进同伴之间协作互助的品质。

1、师幼共同寻找推进游戏的线索

我们作为班本研究中的重要成员,除了关注幼儿每一步探究行动之外,更重要是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师生、师师在互动中、尝试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无论是互动、学习还是尝试都是动态的,在动态中建立起“帐篷日记”的框架和理念。

1在对比中引发认知冲突

幼儿的搭帐篷行为是一种表征符号,反应了对帐篷的认知水平。通过提供比照对象,使幼儿能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明显特征。我们通常让幼儿对比前期搭建与后期搭建作品,自己的搭建与同伴的搭建的方式,幼儿搭建与帐篷实物、图片等,在具体形象的对比情境中激发幼儿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清晰地发现自主搭建的帐篷中可以改进的问题和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
在交往冲突中发现隐含的探究线索

在搭建活动中,同伴间时刻都在相互观察、相互交流。除了语言交流之外,还以无声的方式交流,如观察彼此的举动和行动结果、模仿他人的行为、用动作改变他人的想法等。怕们在频繁的有声和无声的交流中共享、修正搭建的经验。与此同时,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认识也经常催生争论、质疑或者冲突。这往是幼儿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搭建中遇到摩碍的有价值的信号,教师观察、倾听、理解同伴间的争论,关注同伴交往冲中突产生的原因,将为幼儿带来了新的学习历程。

2、提供适宜、有效的鹰架

在策略的选择上,我们应秉持追随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尝试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班本化特色着手,寻求孩子们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运用了小组讨论、游戏探索、集体学习等方式,让孩子主动进行帐篷搭建的探索与学习,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协作。

(1)补充关键概念策略

在幼儿的搭建帐篷的过程中,平衡、对称、序列、测量等抽象的概念会随着幼儿的搭建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然而概念的形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长期的比较复杂的过程,才能逐步建构完善。这些关键概念成为隐性地影响幼儿搭建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敏锐捕捉、判断幼儿所需,通过拓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及时完善这方面的认知结构,推动搭建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2)迁移经验策略
为了尽可能发挥幼儿自己的力量,鼓励其独立参与活动,当幼儿遇到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时,教师首先可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回忆交流等方式激活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建立起新问题与旧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迁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同时也是在教给幼儿一种面对新任务时应当采取的多元认知策略。

随着幼儿搭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对于帐篷这样一个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逐步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并产生了强烈的与其对话的欲望。帐篷就好像是幼儿一个非常喜爱的玩具一样,伴随着幼儿度过了一段特别有意义的生活,如同幼儿非常喜爱的一本图书,每阅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很想再次去阅读、去享受其中的韵味。至此,帐篷日记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和孩子们到它的身边去亲近它,探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