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科学衔接系列一:科学衔接 赋能成长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相互呼应、相互衔接的过程。202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为了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环境转变的心理适应和能力适应,自信独立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省实幼着力搭建自然、科学衔接的阶梯,以全员行动、全程落实、全面准备为原则,针对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小学、幼儿园、家庭多方教研,多途径行动,以自然、科学、适宜、整体性为指引,课程从共性化向多元化、个性化拓展,实现紧扣政策解读下的实践与创新,帮助大班小朋友顺利过渡,快乐衔接。
走进小学零距离
小学,对孩子来说有点陌生、有点迷茫,又充满好奇、充满期待。带着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憧憬,孩子们开启了前往南京琅琊路小学的“探秘之旅”。
走进小学校园,首先吸引孩子们目光的是小学生哥哥姐姐活力四射的课间操和操场上的欢乐体育游戏,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校史馆、报告厅、展示角……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细节,孩子们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赏鲲池、过长廊,听琅琅书声,通过视频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和学习生活,在观察、聆听和行走中感受小学校园生活。
“叮铃铃——”上课时间到啦!小朋友们走进一年级教室,和哥哥姐姐坐在一起,体验不一样的小学课堂:音乐律动、体育锻炼、数学游戏、趣味童谣……孩子们沉浸在丰富有趣的游戏中,深度体验小学生的集体活动,融入哥哥姐姐的学习生活。还有跳绳、踢毽、扔沙包、城门城门几丈高……看着哥哥姐姐们在活动中的快乐身姿,大班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一起欢乐游戏。半日小学体验,孩子们更加期待小学生活的到来:
“我觉得小学像一个美丽的花园。”
“小学也有好玩的游戏,我很开心,都想跳起来了。”
“小学的黑板可以移动,太神奇了!”
“我想快点上小学,像哥哥姐姐那样学习本领。”
走进小学,互动零距离,这是最生动、最直观幼小衔接行动,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小学的无限魅力,激发其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家校讲堂话成长
伴随着孩子的幼小衔接,不少家长心中也充满了焦虑,为帮助家长舒缓焦虑、答疑解惑,我们面向全园329名大班家长进行了调研,梳理大家关注和热议的问题,聚焦“孩子是否需要提前学习?”“如何完成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转变和习惯转变?”“在家庭中如何进行入学预备?”等问题,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教授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全国优秀大队辅导员陈丽娟老师,为家长开设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树立科学衔接导向,减缓衔接坡度。
殷教授围绕“为什么要重视幼小衔接”“解析《指导意见》的核心观点”“诠释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等话题,提出“一种感觉”(学习感)、“两种意识”(时间意识、规则意识)、“三种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运动能力)的培养,从家庭角度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并全力支持幼儿园科学衔接教育工作。陈老师从“好心态唤醒好期待”“好方法滋养好习惯”“好活动搭建好平台”的维度向家长们介绍了入学适应的有效策略和活动实施,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三方联动“心”链接
为了让幼小衔接更加科学、适宜和有效,5月5日中午,省实幼联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活动邀请大班家长代表参加,共同探讨、交流,对话“幼小衔接”。活动中,省实幼年级组长赵慧芬和缪颖老师分别介绍了幼小衔接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南京市德育青年教师李侃衎和鼓楼区学科带头人朱玉立老师,从小学老师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幼儿初入小学出现的不适应状况,并针对幼小作息、学习内容、教学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展开阐述,现场解疑答惑,帮助家长提前知晓、提前着手、提前适应,科学支持孩子的幼小衔接。家长代表积极互动,在对话、交流中解除心中的困惑和疑虑,和孩子一起共成长。三方联动教研,家校凝聚共识,发现衔接盲区,摸索衔接路径,推进幼小衔向纵深发展。通过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建立双向幼小衔接机制、建立幼小衔接联研机制,共同携手、互研共建,实现教育合力,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落实、落地。
幼小街接,不是填鸭学习的短期行为,也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科学陪伴,养成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好习惯、好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幼小衔接在行动,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让我们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