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趣”旅行系列三:你好,南京
有了炊烟,有了灯火,城市便拥有了新生的活力和文明的传承。
“南京城又叫什么名字呢?”
“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哦!有各种漂亮的高楼大厦,还有很多漂亮的公园”
……
带着好奇,怀着憧憬,中大班孩子们手牵手行走在六朝古都——魅力南京的大街小巷,倾听她的故事,品读她的文化。
色彩斑斓的石象路,拥有曼德拉式美感的颐和路,壮观的中华门瓮城,高耸的紫峰大厦,绚丽的南京眼……一个个迷人、繁华、历史悠久的城市景象历历在目。瞧,孩子们拿起画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眼中对南京城的“初印象”。
城市风景
围绕孩子们不同的兴趣,各班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在亲子、行走、参观、寻访,一次次的体验中,我们用脚步丈量南京城,感知城市的繁华与美丽,用丰富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城市的模样。
道路与桥梁
中二班展开了与“桥”有关的话题。亲子出发“寻桥”之旅,我们发现了城市里形态各异的桥梁,探寻着交通、道路与桥梁的关系。
“老师,你快看我们搭的是立交桥!”
“我搭了高低桥。”
“我们搭的长江大桥,上面还有小汽车呢!”
认识桥的结构,了解桥的故事,纸盒、纸板、纸杯、吸管、木片、粘土、大大小小的积木在小组、区域和游戏中,从模仿到设计,从创意到表达,多样化的低结构材料化身为形态各异的大小桥梁。
传统与现代建筑
中四班基于对地图的观察,发起了城市建筑大搜索。打卡拍摄、绘画写生、交流分享、绘制地图、立体建构,在师幼、幼幼,亲子对话,互动操作中共享新发现,记录和呈现了印象深刻的城市建筑。
雕刻着精美图案和神秘符号,散发着古朴气息的中国古建筑引起大四班孩子们的兴趣。石象路、夫子庙、老门东,在每一次行走中探秘。形状、颜色、花纹各异的墙面和门窗,屋顶上的瓦当、对称的神兽、架空的造型,从外观结构到历史文化,不断丰富经验,感受古人的智慧。
城市名片
历史的脚步像四季更替一样永不停息,每一座城市都有深厚且独特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典故。历史故事,传奇人物,藏品文物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名片,展示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博物馆之旅
“博物馆里有什么?”
“六朝是什么,为什么叫六朝博物馆?”
“哇,石头上居然有字,古代的文字是这样的!”
六朝博物馆是南京六朝文化的缩影。大二、大三班走进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欣赏青瓷、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零距离观察、聆听,了解文字的演变与应用,品味历史的无穷魅力,惊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怀着对汉字的兴趣,孩子们走进了南京日报科普印刷馆。沉浸式地参观、体验,了解报纸生产、印刷、运输的过程。一个个“小小印刷匠”运用自己设计的图案,深度体验和感受活字印刷、团扇制作的过程和乐趣。
颐和路之行
颐和路上,斑驳的光影透过树叶投射在黄色的墙面,投射在微笑的脸颊和欢乐的小红帽上。
“房子上有两块牌子,一个是门牌号码,另一个是什么呢?”
“什么是不可移动文物呢?”
“是搬不走的呗!”
“民国建筑有很多形状,有长方形,屋顶有三角形,还有六边形……两边是对称的。”
中五班的孩子们嬉笑着漫步颐和路,观察路旁独特的民国建筑和秋色变化。道路尽头安静的先锋书店让孩子们驻足关注。画笔颜料、纸板纸盒、木片组合、建筑线描,或平面或立体,孩子们用各种方式呈现了颐和路微景观。
探秘明城墙
“南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城墙和城门?”
“城墙是谁建造的呢,为什么要建造城墙?”
“为什么城砖上会有字?”
南京明城墙诉说着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呈现出卓尔不群的风采。中一班、大五班行走在解放门、中华门城墙,近距离感受城墙的历史文化,探究城墙的秘密。
登高远望城墙的高大、巍峨与绵延,蹲下身来三五成群交流着自己的发现,砖块的排列,砖面的文字,墙边的藏兵洞,无不引起了他们的好奇。测量、抚摸、观察、绘画,用独特的方式与城墙对话。
收集资料,观看视频,亲子寻访,绘制地图,大家在一系列的探究、记录和交流中了解城砖结构,聆听城墙故事。“身体墙”、“纸砖墙”、“积木墙”,在生动有趣的儿歌、音乐和游戏中,展现着城墙模样。
畅享未来城
未来的南京城是什么样的呢?在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的行走中,各种展品、模型,多媒体资料,让我们了解了城市风貌和特色文化。城市沙盘萌发了小小规划师们对未来的畅享。
“未来南京的上空应该有飞行器吧?我们要建几个停机场,就像停车场一样!”
“我们的道路上会有很多机器人,要给他们建充电站。”
“未来地铁会在我家楼下吗?,我下了电梯就能直接上地铁了。”
充满科技感的南京未来城在小小城市规划师们的手中逐渐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用纯真的心灵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味,用稚嫩的双手描绘这座城市的模样,用无限的想象构建对这座城市现在与未来的寄望,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憧憬。
一路行走,一路欢笑,一路成长。古都南京,风光无限。在孩子们的眼中,文化与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追随孩子的脚步,一起去探寻,去发现,去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