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里的“活教育”系列七——一汪小池塘 一方大世界

来源:缪颖 发布日期:2023-07-04 14:34:27 阅读: 1670

孩子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都是和自然息息相关,春日里大树下的桃花“雨”、秋日里爬上树枝摘柿子……沐浴在大自然之中,自然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体验,这是健康成长的最好“养料”。

源起:

自然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一花一木都是孩子获取知识、生成经验的载体。在幼儿园里,我们需要满足孩子亲近自然的天性,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其去探索和感知。

多雨的四月,地面上积起了一个个小水洼,孩子们穿上小雨衣、小雨靴,来到山坡上赏雨、踩水洼,快乐地就像跳跃着的小雨滴。

> 踩水洼太好玩了!好想一直玩,一直玩……

> 我还想踩个大水洼。

> 我们去找找,有没有更大的……

> 能把它挖大一些就好了。

> 要是有个人可以进去玩水的地方就好了!

教师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由此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延伸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探究问题,支持孩子进行深入地探索,建立自己和自然、和环境的生态关系。

小小池塘,我当设计师

设计初体验

我们三三两两漫步在小山坡上,观察着不同的地形,分析着各异的地势,讨论着小池塘的最佳位置。

> 在坡子旁边吧,这儿地方大,可以挖个大池塘。

> 那我们从山坡上冲下来,不就掉进大池塘啦?

> 我觉得得避开滑索挖。

> 还要没什么落叶的地方,要不小池塘里总有腐烂的落叶就不干净了。

> 我觉得要在不晒的地方挖池塘,要不我们去玩水要被晒化了。

……

经过实地“勘探”、讨论和辩论,我们都各抒己见,围绕小池塘的地点展开了高频次的交流,最终将场地选择在了琼花旁的弯道上,这个地点既有树荫,又不影响小山坡的其他运动项目。确定了场地后,我们依照着地势纷纷设计了造型各异的小池塘,像月亮一般的小池塘在众多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家的赞赏。

设计师阿姨来助力

我们的设计可行吗?会不会有更好的设计呢?我们邀请了笑笑班家长大龙阿姨,她可是非常厉害的设计师。她也带着她的设计稿和我们一起讨论,还在我们的设计稿上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根据阿姨的建议我们调整和优化了我们的池塘设计,让它成为一个可以循环、面积更大的戏水池塘。

挖掘池塘,我是施工人

小组合作

带着我们的设计稿,来到小山坡,怎么按照设计稿挖出池塘呢?首次尝试了像运动场画白线那样,我们戴上全套护具,用腻子粉画池塘轮廓线,还向后勤叔叔借了鼓风机吹掉画错的线条。可是,粉末却遍布了整块场地。在前一次的失败经验中,我们找到了风刮不走、雨淋不坏,还能随时调整的材料——石头、砖头、木棍和树枝等,自由结对、小组合作“绘制”轮廓线。

共同研究

虽然选择的材料不同,但各个小组活跃的思考却出奇的一致,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探索的方法策略,我们在归纳、总结后与小伙伴分享,在彼此的交流中生发了许多的新经验。有了共同探究的愿望和经历,我们在挖池塘阶段,合作地非常愉快,一起寻找挖掘工具、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挖掘的别样乐趣。

生发新问题

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时常有一些“突发”状况发生。“我挖到了小虫子怎么办?”“哎呀,快来看呀,我都挖到树根啦!”“老师老师,挖出来的草皮怎么处理呢?我可不想让小草死掉!”“挖出来的这么多泥土放到哪里呢?”“要挖多深才能停呢?”“我觉得我们得请帮手来挖才能尽快挖成。”……顺应着兴趣和发现,我们还了解了树根根系的成长和保护、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生小虫子、和工人叔叔一起合作挖池塘、和设计师阿姨一起勘测适宜深度、和园林爷爷一起移植草皮。在持续的探究中,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测量、记录,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着小池塘。

玩转池塘,我为探秘家

铺设石子来蓄水

在挖成的小池塘里灌水总是浑浊不已,我们带上困惑再次请教工人叔叔。原来,还需做防水层处理,我们邀请叔叔和我们一起准备防水材料和防滑石子,在铺设的过程中感受着石子聚拢分散的排列美感、大小组合的形式美感、重叠错落的造型美感,还化身“小小粉刷匠”,用刷子将石子抛光洗刷,锃亮的石头让蓄满水的小池塘更加清澈明亮。

玩水初体验

空瓶子、小水勺、纸船、小网兜……都是我们玩水的好伙伴。在我们自己挖的小池塘里戏水,感觉真是不一样!“太好玩啦!我想天天来玩水!”“我们的池塘设计的真好!你看,又能下水也能在岸边玩!”随着玩水体验的持续,我们有生发了新的玩水需求和想法“我想到池塘对面去。”“有没有大一些的玩水玩具?”“我以前玩过水车,可好玩了,我们的池塘里要是有一个就好了”。

玩水游戏我说了算

有了更多的玩水设想后,我们马上落实到行动。画图纸、做模型,设计了多种有趣的玩水工具,还向全园发起了线上、线下的投票活动,征询全园小朋友一起来选择喜爱的玩水工具。在征集活动中,面对庞大的投票数据,我们用连续数、两两点数、五个五个数、合并数量等多种方式来统计全园小朋友最中意的项目。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关注环境、气候的变化,将自然中有趣好玩的事物或现象作为“活教材”,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通过材料、环境、语言、经验重构等策略支持其在思考、尝试、调整、合作的过程中,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戏水池。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孩子们获得了对材料和工具的新认识,建构了实际应用中的新经验,进入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的深度学习,树立了环境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态度,创建了自己和环境的关联性。

倾听儿童心声,关注儿童的兴趣,坚定儿童立场,打造的是一汪小池塘,收获的是一方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