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资源的生态式教育园本课程建构 ——夏日案例分享会
夏日的雨氤氲绵长,绿了芭蕉,红了樱桃。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是最鲜活生动的教材,儿童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世界里,孩子们活泼而专注,用自己的眼睛去触摸、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省实幼的校园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机勃勃的小池塘、高大笔直的水杉树、浪漫迷人的樱花树、硕果累累的橘子树、枇杷树、桃子树……春夏秋冬,历经风霜雨雪,万般模样,尽情绽放!
以自然为载体,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自然资源开发为抓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生态式教育课程审议,完善自然资源课程建构,在回归自然资源的生态式教育园本课程建构过程中,师生行走在校园,对幼儿园的自然资源进行挖掘与探究,实现幼儿经验的生长与联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班本课程《小池塘里的秘密》、《枇杷熟了》、《蓬头稚子“研”桃行》、《你好,冬小麦》···
夏天雷雨阵阵,也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研讨的热情,2020年7月19日省实幼在周茜副园长的主持下开展了《回归自然资源的生态式教育园本课程建构》案例分享会,陈晓娇老师、严晶晶老师、唐婷老师、牛艳俐老师、缪颖老师作为代表分享了优秀的自然资源课程案例。
《你好,冬小麦》
幼儿园里的小菜园是小朋友们跟自然互动最频繁的场地。播种、浇水、照顾、观察、收获,孩子们一直参与着生命的成长。陈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师生对冬小麦的直接感知、照顾、准备收割工具的实际操作、收割、脱粒、磨粉的亲身体验的过程和,幼儿从关注冬小麦的颜色变化,粗浅的外形认知,到冬小麦从播种到制作成各种美食的完整经验链接,幼儿对于冬小麦的经验认知不断丰富,在探究活动中经验不断生长。
《小池塘里的秘密》
青绿小池塘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地方,颜色漂亮的小鱼、转动的小水车…总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严老师从始于趣——“小池塘真漂亮呀!”、究于奇——“小池塘里还有什么呢?”、陷于爱——“救救小金鱼!”、情之变——“讨厌的螺蛳!”、爱的升华——“小鱼别怕,你会有很多新朋友的!”进行了生动的自然资源课程故事分享。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知识、体验美与生命力得天独厚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孩子打开五感,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探索研究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奇秒,在心中种下了关爱大自然的种子。
《嘿哟 划龙舟》
节日文化做为鲜活的教材,博大精深,唐老师介绍了利用端午节这本鲜活的教材,将它蕴含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利用幼儿园水池、小山坡等自然资源,整合园区各种有效资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引导幼儿感受端午节,在与同伴、老师、环境的互动。
《蓬头稚子“研”桃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幼儿园里的桃树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此时正处于夏季,是吃桃子的好季节,结合幼儿园的资源,有着各种各样的树,而桃树在校园几处皆可找寻到,以与幼儿生活经验联系比较紧密的桃树作为班本活动的自然资源,牛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孩子们走近大自然,走近桃树,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闻一闻、说一说,和老师、同伴共同探索、发现桃树的秘密的课程故事。
《夏至梅雨 行知节气》
黄梅雨季是江南夏至的重要特征之一。由远及近的阵阵雷鸣,绵密如丝的小雨,倾泻而下的雷暴大雨,潮湿黏腻的树林……夏至梅雨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还带给孩子们一份独有的雨水乐趣。缪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师生通过系列的活动,听雨、看雨、抚雨、戏雨和艺术创作,来了解自然界中夏至梅雨独有的季节特征,体验感受夏至梅雨带来的别样快乐,表现表达对大自然的认知和情绪情感。
分享结束后,贺园长对活动进行点评,她对于老师们的课程意识、课程建构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同时提出要将儿童作为课程建构的核心,追随幼儿兴趣,审议自然资源为载体的课程与幼儿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为今后的生态式课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回归自然资源建构的园本课程强调儿童及其外在生长环境都应遵循自然,必须充分考虑个体成长的自然维度。针对自然资源的特点对幼儿园自然资源进行长期纵向了解,掌握其完整生长周期以及其中蕴含的奥秘。教师应发挥充分的教育机智,注重幼儿学习方式的渗透性,将自然资源课程建构渗透进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深入把握以幼儿园为中心并向外辐射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幼儿学习与探索方式,以“情”、“行”、“力”为基础结构,灵活建构自然资源课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自然的世界里,孩子们与之浑然天成,相映成辉! 期待我们与孩子们的自然课程故事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