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艺”进取,审思促创——基于儿童视角下美术区域活动的再审议

来源:缪颖 发布日期:2022-01-19 00:00:00 阅读: 4280

不同视角下的美术区域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生态 鲜活 开放 互动 自主 丰富 儿童立场 儿童视角

幼儿:我喜欢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

我想把我所有的作品都放在美工区。

我最喜欢美工区里的小珠子、小木棍和彩色纸。

我想要美工区的桌子大大的。

我最高兴的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我喜欢的东西!生态式教育理念下的美术区域是为激活幼儿多种感官,唤醒幼儿对艺术的期待和喜爱,在不断体验、感知中实现审美和认知的内化。不同视角下的美术区认知表达,呈现了孩子兴趣与学习发展的需求,更引发了教师的深层思考。基于儿童立场下的美术区域活动,如何更加鲜活、开放和生态?本学期美术教研组基于儿童视角下美术区域活动开展进行了再审议。

审:现有的区域空间、材料、工具是否具有感召力,能否唤醒幼儿对美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意愿和需要,支持自主性表达和多样化学习?

议:教师VS教师:

以教师为主的美术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吸引力不足,互动行为不凸显;

目前班级美术区域内的材料种类丰富,但利用率不高;

幼儿会选择将作品带回家,存在分享、欣赏机会的缺失。

教师VS幼儿:

你喜欢班级里现在的美术区吗?

我喜欢,我还想在美术区里看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我觉得美术区有点挤,一转身就会碰到别人;

美术区的东西太多了,我都不知道选哪一个;

有时候我们只能在桌子上画,都放不下了;

……

行:基于儿童立场的美术区域环境的优化

优化一:调整布局,适宜改造

随着对美工区新的需求和想法,孩子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设计了自己心中的美工区,商讨、投票、调整,尝试区域的规划与布局,创设作品展示台,凸显了区域的自主性和环境的多元化、层次感。

在区域空间重组的过程中,环境改造成为了孩子们真实的学习场,在和环境建立关系,对话互动中,丰富审美经验,成为区域的“小主人”。

优化二:材料调适,激发互动

基于现状,我们在审议中对材料进行调适。第一步做“减法”,减类别、减数量,去除不适宜的工具和材料,将材料统整和分类。第二步做“加法”,充分发挥材料提供的动态性,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优化三:深度学习,研思并行

通过邀请南京儿童艺术工厂的创办人夏涓老师,开展关于材料研究的专题讲座,拓展我们多元运用材料的意识。引发了我们如何开发新材料、如何创意使用旧材料、如何整合资源进行环境布置有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优化四:现场观摩,拔节成长

学习与思考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行。现场观摩活动中,观察孩子与环境、与材料、与同伴、与教师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结合《指南》,对环境改造、材料调整以及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积极地反思与讨论。

审:现有的班级美术区域活动以室内区域为主阵地,以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为主渠道,是否能满足幼儿多元的艺术需求呢?

议:

教师VS教师:

我们应尽量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鼓励幼儿创作和表达;

怎样更好的挖掘和利用园内资源,拓展美术区域的活动形式?

我们要思考如何将原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延续和传承?

……

教师VS幼儿:

你最喜欢在美术区里玩什么呢?

我喜欢用落叶拼好多有趣的东西:老虎、大树、蛋糕;

我喜欢玩泥巴、玩沙子;

我想把我看到的大树、花朵都画下来;

……

行:基于儿童学习方式的美术区域活动拓展

优化一:打破空间,激发体验

引导孩子们走到户外,运用敏感的形象思维探索自然。四季的花果叶枝,质朴的青砖黛瓦,各异的大小石头,天然的稻草……激活着孩子们的艺术思维,孩子们由此建立起来的美术认知是自然的、生态的、鲜活的。

孩子们用与生命律动合拍的自然物,抒写自己的认知与感受,形成丰富的生态美术体验,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生态美术的魅力。

优化二:拓展域度,创新组织

木工坊、创意区、工作室等艺术公共空间的利用,成为了美术区域活动的优质资源。

在园内有意识的挖掘资源,延伸美术活动的域度,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探寻美术元素,并在实践感知中积累美术经验,这也是生态式教育的意识呈现。

优化三:优化形式,搭建支架

幼儿在艺术创造时精神自由,真实的反馈自己的认知,体验艺术活动的喜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孩子们表现表达的支架,支持孩子们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涂鸦、剪贴、泥塑、木工、立体造型、写生……在和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相融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艺术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表达、多样的呈现。

优化四:专家引领,拾级而上

鼓楼区教研员李宗玉老师以现场答疑的方式对美术区域活动的组织进行了点拨指导,畅谈对幼儿美术区域环境和材料预备的理解和感悟,为我们“把脉诊断”。交流中,李老师肯定了研究组对现有的区域环境、材料、形式的再审议的研究,强调从空间材料、资源利用、教师观察以及课程建设几个方面来开展审议,紧扣我园爱、美、生命课程的核心要义,让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在艺术活动中对周边所有的人的尊重和爱、对大自然的喜爱都能看得见。她提出:区域中要为孩子更多的提供表征的机会和空间,要在生态式教育课程明目标指引下,融入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传统艺术形式呈现于美工区域。李老师直观的剖析、专业的建议,让每位教师对美术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

在审议中,我们调整、改变、深入、优化,建立体验式、生态式美育环境;在审议中、我们不断思考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学习体验的情境和机会,促使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形成美育感悟,进而形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观、审美观和价值观。

与大自然对话、与环境共鸣、与材料互动、与生活融合,艺术的感知和创造的经验将不断滋养幼儿心灵的内核!我们在研究的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