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里的活教育四:蜗牛日记

来源:赵丹 发布日期:2020-12-10 15:10:25 阅读: 2741

被秋雨唤醒的早晨,孩子们在园子里的紫藤架下玩儿,一只背着“房子”的蜗牛慢慢爬着,“哇,这有一只小蜗牛”,小伙伴们立刻都凑了过去,蹲下身仔细看了又看,轻轻的伸手去触摸那小小的触角,瞬间,小蜗牛缩回了自己的身体。“它害怕了吗?”一个女孩子轻轻的说……蜗牛的小小动作让孩子们产生了好奇,孩子们想把蜗牛带到教室里照顾,于是在园子里的花丛中、墙角处、湿地上找蜗牛。

关于蜗牛……

“蜗牛有分男女吗?”

“蜗牛壳都有哪些形状?”

“蜗牛是什么时候睡觉呢,什么时候才出来吃东西?”

“蜗牛喜欢吃什么?它吃青菜吗”蜗牛怎样躲避敌人的?

“蜗牛有没有脚?它怎么走路呢?”

“蜗牛的触角什么时候会收缩?”

“蜗牛长了四只小触角?哪个触角上面有眼睛呢?”

“蜗牛能活到几岁呀?它怎么生小宝宝?”

想要照顾好这些“朋友”就要先了解它们,许多孩子自发的带来了关于蜗牛的绘本和科学读物,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信息,带来和大家分享。通过收集蜗牛的信息我们发现关于蜗牛有很多秘密,它是雌雄同体,一次能生100多个宝宝,爱吃蔬果叶子。蜗牛有两万多种,每只蜗牛壳都不一样,它还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生物,一只小小的蜗牛竟然有25000颗牙齿!蜗牛会冬眠,肚子底下会分泌黏液,它是一名天气预报员,还有很多的天敌呢!

美丽的蜗牛壳

每一只小蜗牛的背上,都有一个漂亮的小房子,一圈一圈旋转的花纹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发现蜗牛壳上的涡旋花纹各不相同,有的圈数不一样,有的上面有一条条细线,有的旋转的方向不同,有的颜色由深到浅,有的是球形的,有的像陀螺,有的像宝塔……

蜗牛日记

“今天我带来了新鲜的生菜,那只大蜗牛一直在吃”

“我今天是值日生,下午给小蜗牛清理了粪便,它们的房子里变干净了”

“今天那只小蜗牛一直没有伸出触角,它是不是不开心”

“上午带蜗牛散步时,我的那只爬到了别人的身上哈哈”

照顾小蜗牛的“衣食住行”变成了孩子们每天的生活重心,带新鲜的嫩叶喂蜗牛,给小蜗牛清理粪便换土,带它们出去散步,给它们洗澡,喷水等等,此时小蜗牛,俨然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最好的小伙伴。在每天照顾的过程中,孩子们细心观察着蜗牛的变化,“蜗牛头上的四个触角,爬的时候头和触角都伸出来的”“蜗牛的眼睛长在头上后一对触角上呢!”“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印痕哎!”“每个蜗牛身上的纹路真的都是不一样”“蜗牛喜欢湿润的地方,我们再给蜗牛喷点水。”“老师,我们给蜗牛的家放个温度计吧。”每天的照顾中孩子们总能有许多的发现和想法,每天的经验都在不断生长……

孵化小蜗牛

10月9日下午,当孩子们正在观察时,最大的那只白玉蜗牛产下了了100多颗金黄色的卵,这无疑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惊喜过后,我们都有些不知所措,怎样才能让小蜗牛顺利孵化呢?孩子们带来了许多透明罐子,椰土,小勺子,给卵宝宝布置了温室,将它们小心翼翼的移到小温箱里,每天观察温度是否适宜,给温箱里喷水,期待着它们能破壳而出。8天后,孩子们发现有一只卵裂开了,过了两天,蜗牛宝宝露出了嫩嫩的身体。又过了几天,孵化成功的蜗牛宝宝越来越多,孩子们高兴的要认养小蜗牛,带回家去照顾它们。

让爱住我家

整个周末,孩子心心念念的就是蜗牛。给蜗牛吃东西,看蜗牛拉粑粑,带蜗牛放风,陪蜗牛遛弯……在花园里放风的时候,他一直耐心的蹲在那里盯着,生怕有别的动物会伤害到它们。放风回来的时候,他一路捧着盒子兴高采烈的蹦哒着回来,阳光下,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哲学家叔本华说,对待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必不会仁慈。从小小的蜗牛身上,我看到了他的那颗幼小善良的心灵和对生命的好奇与共情。 

张俊哲爸爸

说起照顾小蜗牛的方法,丁善济简直如数家珍:它们喜欢吃小小的菜叶,不能吃菜根;每天要给它们喝水,只要一丢丢就行;它们不喜欢晒太阳,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周末清晨,我们一起去菜场给小蜗牛挑选食物。你在一堆芹菜前停了下来,用小鼻子凑上去仔细闻了又闻,然后兴奋地大叫:“好香啊!就买这个吧!”一回家,你就迫不及待地把菜叶撕成很小的形状,送进装着蜗牛的小罐子里,还自言自语道:“剩下的留着明天吃吧!”

成长就在这不经意间悄然而至,用心感受、用爱体会,就像你陪着小蜗牛那样,爸爸妈妈也会陪伴着你慢慢长大……     

丁善济妈妈

带蜗牛回家的周末,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给蜗牛洗澡、清理粪便、带蜗牛散步、甚至是亲自去菜场给它们选购食物。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与生俱来喜欢大自然,对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形态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幼儿园、家庭的教育和生活点滴中,提供更多充满生命气息的环境,让幼儿顺应“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接触的欲望”中,感受与其他生命体的交融与互动中,收获对生命的认知、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