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方法教宝宝成为人际高手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22 11:09:56 阅读: 6226
part1 社会化人生必修过程
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出生开始就离不开社会,越早学习如何与人培养良好的互动,关系您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及适应未来的能力。因此爸爸妈妈赶紧来了解宝宝在行为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才可适时地成为宝宝的人生导师。
“妈妈,我明天不想上学了!”您一定曾听过家里的宝贝有这样的困扰吧!专家提醒,当您的孩子出现类似的行为时,这可能是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征兆。
小鹏从托儿所回家告诉妈妈:“都不理我,我明天再也不去上课了。”而且接连几天,也都不愿意上学,妈妈发现事情不太对劲,马上打电话与学校联系,经沟通后才发现,因为小鹏在家非常受父母疼爱,几乎是有求必应,所以养成他霸道、任性的个性;而在托儿所,小鹏也喜欢霸占玩具,不愿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导致其他孩子渐渐的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小鹏在学校没有朋友,所以才不喜欢上学。
看了小鹏的故事,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必须发展成熟,才能与人和平相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人所接受。若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等行为,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因此父母应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偏颇,如此才能针对不适应,采取补救及改正的措施。
重点项目提示
人从出生就开始积极学习社会化。但什么是“社会化”呢?黄教授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生活习惯、行为、语言、思考模式与道德行为等,往往受到周围人及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个从自然人蜕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化。社会化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习的事情。其中有些重点项目,是绝不能遗漏的。
1.时代文化所认可的行为:
在每一个文化背景下,都有几套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如不能随便动手打人、不可口出秽言等,这些都是必须经成年人的教导,才能学习到的,宝宝学习的成效越高,代表其社会化程度越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越适宜,越能被社会上其他人认可。
2.扮演时代文化所赞同的角色:
人从小到大,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就会学习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才能符合社会期待,例如怎么当一个好、怎么成为一个称职母亲等。
3.培养融洽的社会关系: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需与其所生存的社会形成融洽的关系,才能活得自在快乐,如当一个人能主动与身边的人接触,其人际关系愈佳,就愈容易获得自我满足。
分龄检视社会化发展
面对宝宝令人头痛的行为举止时,不用太烦恼,其实这些小毛病可能都是社会化发展时的必经历程,如果能有粗略的了解,肯定能开足马力,应付宝宝各种难以理解的行为。
1.婴儿时期:
刚出生的宝宝不会说话,只能尽其所能的用“呜呜、嗯嗯”等发音,或用舞动四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恶或与照顾者沟通。妈咪可能会有些疑问,怎么能判断自己的宝宝已经开始发展社会化行为了呢?黄教授说,宝宝3个月左右能辨认人与事,了解人的存在且喜欢接近人时才开始。
观察3个月的宝宝会发现,当妈妈离开自己时,他可能会用哭泣的方式,吸引妈妈回到他身边。而长大至6个月左右,他就会开始好奇地缠着妈咪,同时会开始认生,只要一有不熟悉的人接近,他就会躲到妈妈后面,这是很自然的表现,9个月~1岁间会更明显,妈咪不用大惊小怪。
2.时期:
2~6岁是宝宝接触家庭以外世界的开始,也是社会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学会走路、说话,对环境的好奇心,远强于父母,喜欢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后面,当小跟屁虫,是讨人厌的爱哭鬼。妈咪要注意,如果没有其他玩伴,宝宝可能会自行假想玩伴与玩具、玩偶对话,建议多带宝宝外出玩耍。
曾有媒体报导,某人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自残,或是做出攻击他人的举动,这不是在吓唬人,这些不当的行为可能都是因为社会适应力不佳所造成的。我们先来了解影响孩子社会化的种种因素,以避免阻碍宝宝的未来发展。
掌握环境培养适应力
1.个人:
宝宝本身的状况,如健康、语言发展、智力发展、情绪发展、道德发展及人格特质等,各方面均有良好表现的话,可增加宝宝与他人互动的机会,社会行为发展也会比较健全。
2.家庭: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最深远的地方,如果父母的感情好,孩子自然能学到良好的待人处事之道;其次是教养方式,如父母采取放任或专横的方法,孩子可能会内向孤僻,容易发怒或不负责任,在社交上的表现就显得较差;其他,若亲子关系、手足关系良好,小孩子较能表现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懂得分享与合作。
3.社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接触家庭以外的社会群体,行为也受其影响,如学校老师、同年龄的朋友、社会大众等。及大众传播对孩子有示范作用,如果影响是正面的,对孩子的发展较为有利,还可让宝宝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part2 搞定宝宝8种社会行为
当宝宝开始发展社会行为时,会有哪些难缠行为,你都知道吗?倘若不清楚,也别着急,跟着黄教授来一次深度之旅吧!如此一来,面对宝宝怕生、爱模仿、喜欢和妈妈作对时,才不会感到困惑,或是措手不及。
one 难搞行为害羞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观察可以发现,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破解法:
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其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two 难搞行为模仿
模仿是人的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孩子4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地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等行为,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破解法: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结,为日后的发展程序奠定基础。
three 难搞行为竞争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小孩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等到时期,宝宝就会有明显的竞争意图,在言语上或游戏时,会想超越其他人,如果仔细听小孩的对话,常会听到甲宝宝炫耀说:“我有玩具枪,你没有。”乙宝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也有,昨天妈妈才给我买的,比你的新,而且更棒。”事实上,乙宝宝的妈妈可能根本就没有买玩具,但宝宝会为了与他人比较、竞争而撒谎。
破解法:
专家认为,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当幼儿期的宝宝为了强过他人而撒谎时,不可断然的认定孩子有撒谎的坏习惯,应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再来判定。面对孩子的竞争行为,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若鼓励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自尊及成就动机。但反过来说,若经常教导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反而会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中,不得不小心。
four 难搞行为反抗
我家的孩子很叛逆,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怎么办?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忧虑,就得先着手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常说“不要”。
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大约是在3岁左右出现。会开始和爸妈作对,妈妈叫他不要做某一件事,他偏偏就要去做,而且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处理,却又经常把事情搞砸,让妈妈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6岁左右的宝宝,虽然颇具独立性,但自尊心强,不愿受批评,有强烈的反抗性,容易与人发生矛盾。
破解法:
面对宝宝的反抗行为,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成为“叛逆小子”。据研究显示,如果婴时期没有过反抗行为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意志力薄弱的小孩,所以家里的小孩出现反抗行为,其实是件很好的事情。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味地放纵宝宝,否则会将事情搞得更糟。
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有技巧地转移小孩的注意力。首先父母先深呼吸,做和宝宝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接着经常使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例如,夸赞宝宝:“你会自己收玩具,好棒啊!可不可以再帮妈妈一个忙呢?”,最后要提醒,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因为若用威胁、打骂来解决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five 难搞行为利社会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通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时,宝宝开始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学着与他人分享,也会对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到1~2岁,小孩开始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懂得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幼儿的反应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婴的利社会行为表现还有哪些?1.同情和怜悯: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孩子伤心哭泣,宝宝可能会走过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度过伤心的时刻。
破解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妈咪是关键。当婴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宝宝可能会比较缺少同情心。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孩子会比较有同情心。所以当孩子再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
2.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而当他开始会和你躲猫猫时,就是合作行为的开始。很奇妙吧!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利用和同类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破解法:
不要将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孩玩。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和合作。
six 难搞行为攻击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只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到了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况,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3~5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破解法:
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欢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会适得其反,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试试黄教授的方法吧!或许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
1.不相容反应技术:
如果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为了吸引长辈注意,该不该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变本加厉;不理会又怕孩子以为打人是被许可的行为,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不妨采取不相容反应技术法,除非孩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出现,否则不应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则对与人分享的加以奖励。
2.使用暂停法:
用暂停法来对付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也十分有效,做起来也不太困难。当宝宝再次出现攻击行为时,就立即制止他的活动,请他到一旁静坐,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旁人也不要与他交谈,约维持5分钟左右,即可收到不错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将关在密闭或黑暗的空间内,以免产生反效果。
3.打造不具攻击性的环境: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供足够的玩具及宽广的活动空间,避免孩子因碰撞或抢夺玩具产生攻击性事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给宝宝具有攻击性的玩具。
seven 难搞行为性别角色发展
时期的女孩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黄教授解释,在社会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中,如女性应温柔文静,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使他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很大的关系。3岁左右的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两岁的男生,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可能一会回答男孩,过一会却又变成女孩。到了4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问一个4岁的女孩,你长大要当男孩还是女孩,她可能会答说男孩。再大些到了5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孩,会觉得“他”是女孩。
破解法:
1~3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应教导孩子,男孩与女孩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不容易了。为了让您了解事情的严重性,黄教授举一个例子作说明:小波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得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小波也真有女孩子倾向的打扮,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摒弃男孩性别的刻本印象,或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给予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如让孩子轮流做家务,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eight 难搞行为角色取替能力
当孩子踏入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破解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机会,专家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妈咪指导手册
除了个别行为的破解方法外,黄教授还提供了一个妈咪可以遵循的大方向,让妈咪见招用招,破解宝宝的偏颇行为。除此之外,也建议多涉猎相关知识,并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如此才能针对不恰当处,予以适当的协助。
1.培养同情心:
要拥有一个社会行为不偏颇的最佳宝宝,可从培养同情心开始,有了同情心之后,宝宝懂得体会他人的心情,也容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该从何处着手呢?以自身来示范是不错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欺负其他孩子时,可以当场告诉他,这会伤害到他人,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因为觉得丢脸而火速将宝宝带离现场,事后又不向他解释,他反而以为这是被允许的正确做法。
2.以身作则:
另一好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有同情心,经常做善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习到良好的一面。
3.拒绝作电视宝宝:
孩子如果看太多电视,很容易学到偏差的行为。所以父母应避免两岁以下的宝宝成为电视儿童,否则坏习惯将很难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