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理 健康成长

来源:林心 发布日期:2018-05-03 15:53:57 阅读: 5292
“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我的孩子坐不住、好动怎么办?……针对家长们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4月13日下午,我园特邀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池霞博士,来园为小班家长进行“学龄前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健康讲座。
池主任首先向家长们介绍学龄前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此阶段幼儿的视觉、听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让家长们了解幼儿期是人的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幼儿终身的幸福及优秀人格的形成。成人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关心幼儿的心理需求。如家长们较为重视的视力问题,3岁时视力为4.7-4.8, 4-5岁时视力达到4.9-5.0,6岁时视力可达5.0;又如幼儿感冒,很容易并发中耳炎(接近70%~90%的学龄前儿童均罹患过中耳炎),易造成听力损伤,影响幼儿的听觉。池主任提醒家长们在幼儿生病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池主任分享了一个有趣的适用于大人与幼儿培养行为习惯的法则—“333法则”,第一个“3”:养成一个习惯的前三天,是最难坚持的,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刻意要求自己;第二个“3”:一个习惯的形成,大概需要三周,对于新习惯你会比较舒服、自然,但仍要提醒要求自己坚持;最后一个“3”:习惯的稳定期大致需要三个月,它会使新习惯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会很自然的使用它。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只要加以合理地引导和培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他们很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接着池主任就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她结合工作中的临床案例介绍了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常见症状、原因以及如何恰当的进行干预治疗:啃咬指甲—若幼儿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是一种常见而持久解脱心理压力的行为方式,首先家长要调节心态,不要训斥、责骂,充分关心及时与幼儿交流、沟通,加强对幼儿的行为指导,并使幼儿养成勤剪指甲的良好习惯;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中最常见的,表现为争抢他人玩具、叫喊、猛击他人等,家长可先对家庭养育氛围进行改善,通过对幼儿社交技能、认知能力的培养,再对其进行行为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为多动症(ADHD)—是学龄前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目前国内患病率为1.3-13.4%,男女比例为4.9:1。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扰。研究表明,多数幼儿注意力缺失、多动如不及时纠正,将成为幼儿学习的最大障碍,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学龄前多动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时刻将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无论是园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卫生保健工作,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们不仅要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更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做到精心呵护,尊重特点,陪伴成长。对于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成就快乐童年的同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