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审议 我们一路前行
来源:牛艳利、缪颖 发布日期:2020-05-14 14:52:40 阅读: 4594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多层面的建构过程,而其中的项目课程是立足于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作为学习主体,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主题,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问题去进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学习。它基于幼儿的视角更强调幼儿的主体意识以及幼儿的兴趣选择,起着课程建设的特定作用;因此,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实施与其它课程活动互补互生,却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主体。
期末,省实幼的老师齐聚一堂,回首一学期的项目课程,对课程的实施策略、实施途径、实施的有效性等进行审议,反复讨论和权衡,碰撞出恰当的课程变革决定及相应的策略。在不断实施与审议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与设想,在问题聚焦式的审议中,试着梳理问题、提炼策略、实施策略,并最终解决实践问题,为园本课程的建构推进助力。
种植项目组本学期聚焦于种植活动中的“暖房”,郭雁老师汇报的《暖房落成记》解答了大家关于为什么要落脚于“搭建暖房?”的疑问。那是源自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关爱,这份爱是每天照顾、观察中日积月累的感情,因而在天气变化中萌发爱的想法,进而有爱的行动。在为植物们搭建暖房的过程中,孩子们沟通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这个冬日和植物小苗们一起茁壮生发。
牛艳利老师代表行走项目组汇报《在路上》,从行走“夫子庙”的价值、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讨论、聚焦行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在明晰行走课程意义的基础上,为行走课程的实施预留时间,在行走前、行走中、行走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最后为教师课程方案的梳理提供一定的自由,有侧重点的个性化的呈现课程方案。
一张高结构的“洗车场”的照片开始了骑行游戏组的汇报《骑行游戏再审议》,同时也引发了老师们的激烈讨论。在汇报老师蔺军榕的设问中,在参会老师的追问中,骑行组教师意识到在游戏中教师极速的高站位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忽略了孩子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反思到孩子们的洗车场应该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去自主的搭建,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依据骑行游戏中三个阶段的快递公司的照片也让教师去思考:调整资源,敢于打破原有格局,开发游戏情境,增加经验互动的延续和联系。
棋类游戏组的老师们将现场审议搬进了会堂。陈剑老师抛出话题“如何通过材料的调整,将棋类规则贯穿始终”,姚领娣和陈晓梅老师分别分享案例“箭头”的妙用、“规则转盘”的生成,这些来源于孩子的规则富有了新的生命力,在游戏过程中真正做到贯穿始终;接着抛出的第二个话题“情境式的棋类游戏中,如何让材料更加‘活’起来?”中,王映老师觉得可以增加情境与情境之间的棋路联系,并且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到底是材料活,还是棋活呢?赵丹老师认为应当打破常规,赋予材料新的意义,赵慧芬老师说材料的主动权应当交给孩子,让材料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更多一些,贺园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定的时间概念下要去思考,多少时间分配在设计上,多少时间在下棋上,从知识经验的获得到运用,从概念到行动都需要时间的支持和合理分配。
吴萍老师代表森林项目组做了《“森”林其境,童心童趣》的汇报。森林项目组在课程前审议中对资源进行了梳理,与孩子们进行讨论、聚焦问题、采取行动策略开展了“山.趣”、“帐篷日记”、“我们去野餐”等活动。于晓燕老师从资源的角度思考实施中在自然资源上的挖掘比较多,而对于人文资源的融入较少,以“植物专家爸爸”进课堂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例进行了反思;唐婷老师基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考虑,分享了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搭帐篷”,有的用树枝,有的利用两棵树的距离,有的利用树的自然倾斜,混龄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很多,应当引导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付春瑾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将课程中聚焦问题、支持孩子的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时候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学习,才能真正做到追随孩子、满足孩子。
最后,贺园长为我们的项目课程审议现场做了点评:项目就是开发一个资源、选择一个内容,确定一个方式,追随儿童的发展,要从支持的厚度、生长的厚度、探究的长度去思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爱”、“美”、“生命”的课程,抓住生态式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们再次去审视项目课程、发现幼儿,坚持“儿童本位”的思想,始终贯彻“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追随幼儿的脚步,支持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人;让项目课程的实施变得更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