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骑行游戏课程审议

来源:于雪萍 发布日期:2020-11-24 17:00:16 阅读: 3094

一、教研背景

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开展幼儿混龄户外自主游戏已经有近一年半的时间。骑行游戏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游戏之一。从最初的跑道骑行,到情境角色的加入,再到地下停车场的实地游戏中,游戏场地、游戏形式、空间材料等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开展户外骑行游戏,教师转变儿童立场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和困惑,如何能够将骑行游戏交还给幼儿,引发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持续探究学习,教师将户外骑行游戏作为一个项目课程进行研究。通过课程审议,基于游戏发展的进程和现状,分析游戏开展中环境和材料的提供是否能够引发和支持幼儿不断探究,教师的指导是否能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持续不断地出现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游戏情节不断丰富,边游戏边探究与发现。通过课程审议,审视儿童在骑行游戏中的状态与教师的支持策略,为骑行游戏持续深入开展、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和教师的指导提供支持。

二、教研思路

骑行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基于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游戏的进程和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发现和反思。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享及课程开展阶段的分享与介绍,课程项目小组的老师进行基于发现的问题进行课程审议,共同商讨策略,再在游戏中抛出问题与幼儿进行讨论,对游戏材料、空间、教师指导策略等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进。课程审议的过程,聚焦教师发现的问题,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识别课程开展进行中空间设施、环境材料、教师指导的适宜性,分析幼儿的游戏状态、情绪、兴趣点等,剖析幼儿在游戏中隐藏的学习与发展契机,基于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三、教研过程

1、户外骑行游戏课程审议开展的背景与目的介绍。

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大背景下,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户外游戏项目已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骑行游戏便是孩子们最爱玩、抢着玩的户外游戏之一。骑行游戏作为一个课程项目已经开展了一年半时间,此次审议旨在梳理骑行游戏和骑行运动的价值意义;理清骑行游戏组织与开展的基本思路和线索,丰富教师组织开展骑行游戏的策略方法;审视儿童在骑行游戏中生发的学习与教师支持,为后续骑行游戏的开展提供依据。

2、现场讨论:骑行游戏与骑行运动。

骑行审议小组的17位教师自由分成两组,围绕骑行运动与骑行游戏的由来、已有经验以及骑行运动和骑行游戏的区别进行头脑风暴,表征出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图,分别由教师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

第一小组认为,骑行游戏来源于晨间体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身体发展角度来说,骑行游戏是一种全身运动,家庭和生活经验的获取能够丰富幼儿在骑行游戏中的经验,以支持游戏的开展。骑行运动是一种较单一的材料、情境和体验,规则性比较强,同时领域单一,归属于健康领域。骑行游戏则有更丰富的游戏材料、情境和体验,游戏的规则来源于儿童,游戏中蕴含着多领域的融合,有更多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当然,骑行运动和骑行游戏都能够满足幼儿运动量和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则。

第二小组认为,骑行游戏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来源于幼儿的发展需要,如体能、认知、情感、社会交往需求等。幼儿对骑行游戏的已有经验来源于家庭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自己骑行的体验,对骑行的交通标志和规则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骑行运动和骑行游戏有一些相同点,比如骑行运动都是健康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可以发展运动技能、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而骑行运动和骑行游戏又有不同之处。骑行运动是学习动作等,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骑行游戏有情节生发、角色体验、同伴交往等,能提升幼儿游戏的兴趣和习惯,同时聚焦问题学习。

在分享中,老师们达成共识:原来户外游戏有学习运动通过运动学习两种价值。在交流中拓展了对骑行游戏价值的认知与补充了骑行游戏的理论空白。

3、骑行游戏项目组教师分别介绍三个阶段骑行游戏开展的情况。

赵丹老师:第一阶段骑行游戏是中大班混龄游戏。刚开始在操场的跑道上进行,没有规则,需要老师不断维持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幼儿的游戏兴趣减弱。教师发现问题之后,进行了第一次的调整,将送快递的情境融入骑行游戏中。随着游戏情境的加入,很快出现了新的问题:幼儿争抢车子,快递号码和货架的对应增加了幼儿游戏负担,游戏情节的发展单一,影响其他相近区域的游戏正常开展。

教师通过骑行区的审议,老师们一致认为游戏要跟孩子们讨论,并和孩子一起调整,尊重幼儿的想法和经验:1、幼儿将车辆进行了分类。2、应该分车道,有红路灯,有路牌、标志等,可以自己来制作。3、快递箱可以分类,并且要做标记。

蔺军榕老师:第二阶段的户外骑行游戏,扩宽了游戏场地,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小车和PVC管等更加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的骑行游戏。引导幼儿规划场地和空间,进行表征。(见图4)孩子们拿着自己设计的直行箭头、左拐弯箭头、右拐弯箭头、环岛箭头、小树等标记,自主规划场地。(见图5)随着情节的发展,交通警察等游戏角色随着情节需要逐渐丰富。

严晶晶老师:第三阶段以中班幼儿骑行游戏为主。随着园内二期工程的落地建成,骑行游戏搬到了二期工程的半地下停车场,停车场约有三百多平方米,这里的排水井、坡道、减震带、停车线、箭头、车道分界线等资源成了孩子们骑行游戏的“新原料”,特别是停车场进口处长达十米的坡道,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探究兴趣。这个坡道是孩子们骑行游戏中从未遇到过的,对孩子们充满了挑战。幼儿在骑行上下坡时出现了各种状况,教师及时抓住契机,跟幼儿进行了讨论。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大胆尝试运用现有的材料进行骑行游戏,“洗车”、“修车”、“加油站”等游戏情节继续丰富。游戏场地空间的变化,游戏材料的不断丰富、调整,为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4、基于户外骑行游戏开展情况的课程审议现场讨论。

园长:教师在进行课程审议的时候,不要怕直面问题,要敢于提出质疑和讨论。比如,当孩子游戏中生发出洗车情节时,教师应该给予什么支持?洗车场是谁建的?可以由谁建呢?

教师1:中班没有能力建,老师建没有问题。

教师2:不存在没有能力建,老师可以提供适合中班年龄层的材料。

教师3:教师在捕捉儿童需要的时候,应该跟在孩子们后面,可以利用资源库让孩子去寻找材料,教师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创造,其实高水平的游戏是可以想象和替代的。

教师4:在孩子的游戏中,我们也会经常观察到,他们用肢体语言来创造一个物品或者空间,并不需要一个真实的景象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5:停车场的游戏情节生发,教师应当跟随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去生活中观察发现,比如尝试用各种材料搭建停车场,观察生活中停车场都有那些设施设备,如何进行洗车。运用积累的经验寻找各种身边的材料探索搭建,在探索过程中就有了学习。

教师6:教师搭建好的停车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这个场景不是来源于幼儿,所以在游戏中,幼儿只是扮演一个情境体验的角色,因此,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对游戏场景失去兴趣,因为他们和游戏场景没有建立直接互动和联系,场景不是来源于孩子自然探究中的生成。

园长:老师们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再审议,骑行游戏为什么到了最后变成适合中班孩子玩?大班孩子适不适合?有没有学习和发展契机?

教师1: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教师都不能主观判断这个游戏适合哪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的游戏内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兴趣点和问题。比如刚才提到的洗车场,孩子在游戏中生成了兴趣点,完全可以利用不同年龄孩子的优势,共同基于生活经验进行洗车场的搭建探索,大班孩子在其中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中班的弟弟妹妹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积累新经验。

教师2:所以将游戏还给儿童,教师是敏锐的识别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契机,利用契机让幼儿与周围生活建立联系,不断获取新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操作的过程中不断验证设想,最后不论是否搭建成功,幼儿都从中获取了经验,获得了学习与发展。

教师3:教师就是要敢于放手,不要替孩子做太多,提供材料支持幼儿探索与学习。

5、原晋霞教授对教研现场的指导。

原晋霞教授:骑行游戏与孩子生活、社区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哪里?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平台丰富孩子的骑行经验,让骑行游戏真正变成一种孩子的生活经验的再现,用多元的课程资源去丰满游戏内容,这样孩子的游戏才能变得更加有趣而富有挑战。在碰撞中老师们逐步清晰我们要基于儿童立场的支持才是孩子获得主动发展的真助力。

四、分享与提升

原晋霞教授

原晋霞教授希望幼儿园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审议,要基于鼓楼区“活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而开展,切实坚定陈鹤琴的“活教育”立场,在后续的研究中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权力:要相信并解放教师,充分给教师赋权,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参与者、反思者、改进者、研究者。

2、课程的开放性:课程是不断设计、实施,不断反复调整的过程,课程评价也不是最后再做的,而是贯穿其中的。

3、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大家聚焦问题开展审议,要有质疑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根据自己实践的情况思考,从关注教师的转向关注儿童的,一定要从儿童立场出发,追寻活教育思想而开展课程,这样我们才有标准和方向去研究,后续课程审议时聚焦点要小,以实际开展的案例进行交流。

课程审议是一个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实施课程,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寻找适宜的方法去支持儿童获得新经验。

贺炜科长

袁教授帮我们重新帮我们理清了课程审议的价值和意义,更要发挥聚焦问题研讨的价值,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基于自己的情况在进行实践。基于儿童立场,基于共同研究的内容实践,明确研究的方向,保持共同研究的精神和一致的研究方向。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儿童的学,关注儿童的自主学习课程园本化和班本化的学习。

贺玮科长希望我们继续“方向明确、小步递进、逐步变化、收获成长”,让课程审议更加有效推进,支持儿童的发展。

五、教研效果

1、基于教研现场,对于骑行游戏的开展,教师重新进行儿童立场的审视。

根据课程审议现场的讨论,抓住聚焦的新问题,重新审视骑行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儿童立场。陈鹤琴先生的17条教育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当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骑行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儿童立场为首位,骑行游戏也是引发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应当在游戏中主动挖掘与识别,儿童探究的过程既是游戏,也是学习。将游戏与学习进行融合,能够不断引发幼儿的持续探究兴趣,丰富游戏的情节,在游戏中体验更多的成就感与快乐。转变儿童立场,从材料的预备开始,从教师的观察入手,转变幼儿游戏的指导理念。

课程审议的现场有效抓住了骑行游戏中出现的真问题,聚焦问题的讨论引发了教师对于课程与游戏开展进程中儿童立场的实践与思考。理念中的儿童立场,如何在课程实施和游戏开展中付诸实践,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究与摸索的。

2、在课程审议中分享与聆听、讨论与反思、收获与调整。

参与课程审议的过程,教师可能是不同的角色身份,有的是课程的实施者,有的是课程审议的参与者。课程的实施者在分享案例和活动进程中能够基于实践问题的过程实际操作与调整,而课程审议的参与者则从旁观者的身份在聆听的过程中发现聚焦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享与聆听,共同聚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聚焦话题的碰撞与讨论,产生新的想法与策略,不断反思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集思广益,探讨课程实施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聚焦发现课程实施中的真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丰富教师实施课程的思路,从而通过讨论收获新的理念或实践方法,为后续继续有效推进游戏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经验。

3、课程审议,注重审议过程的有效性,让审议成效成为教师行动的新指南。

通过骑行游戏的课程审议现场,教师不再只是夸赞课程开展中的闪光点,而是聚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问题,不回避,基于问题的课程审议过程更能引发教师的研讨,让课程审议的过程更加有效。审议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聚焦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关于“骑行游戏与骑行运动”、“洗车场”的话题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习与更新课程理念的过程,这为教师课程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过程反思,回顾开展进程中的问题,商讨实施的策略与方法,审议讨论的方法能够直接指导教师进行下一步开展骑行游戏指明方向,成为教师组织与开展骑行游戏提供直接的行动指南。

聚焦课程审议,让教师经常停下来反思,在碰撞中识别问题,获取新经验,如儿童一般,课程审议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发现、探究、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骑行游戏中,一次次的调整与改进是教师不断更新理念,转变教育立场,实践如何真正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做好教师的预备和支持,把游戏还给儿童,把课程还给儿童,让儿童领航自己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