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6-08 00:00:00 阅读: 2214

大班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作息制度、学习课程内容、课间活动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进入小学后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不会有学习负担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书,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字等。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吃饭、穿衣整理东西、收拾学具、整理书包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平,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习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气,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具有一定克服困难的能力。还要在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中注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