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 读心 ——尝试通过解读儿童画走进儿童心理世界

来源:吴萍 发布日期:2020-12-01 18:20:54 阅读: 3165

【摘要】

儿童是个复杂的个体,绘画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充满魅力有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也是儿童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儿童画是可以反应儿童的内心世界,是我们了解儿童的儿童的问题、创伤问题以及记忆等问题的重要窗口。每一次观察儿童的绘画作品,都能解读到他们心中独特的思想和蕴含的内容。儿童可以通过绘画表达思想、感情和认识,也为儿童和成人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不仅要尝试理解儿童为作品所付出的的努力,也要理解绘画过程对于儿童的意义。

 

【关键字】儿童画 儿童心理

当儿童不想通过语言表达时,绘画是可以帮助他们表达的方式。当大人和孩子在一起时,绘画也是他们之间自然交往的一种方式,可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相关的信息,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风格。这其中既包括很多有有意识的部分也包括很多无意识的部分,反映了不同儿童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儿童画的观察,我们经常能认识到儿童画所体现的涵义,以及通过儿童画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

 

解读一、遵循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

我们常常听见,甚至也会说道:“某某孩子画画很好”“某某的绘画能力还要提高”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而我们成人在这个时候是否更应该考虑到,造成孩子绘画现状的一些因素呢。

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是遵循其年龄特点的,儿童的绘画也是一样,也同样有他的年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不管早期研究儿童画的学者还是现在研究儿童画的学者,他们都共同有个特点,都把儿童绘画的第一个阶段称为:涂鸦期。这是孩子初次在一些平面上留下他们的绘画痕迹。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年龄的孩子,如三岁左右的,他们的绘画常常是以线条或符号的形式得以体现。尽管涂鸦画在成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或者混乱的线条,但是儿童却在其中发展表达自己的能力,就像用语言手势一样,这就表明,涂鸦是有意义的。(摘自于《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

和涂鸦期的儿童的作品相比,我们最常见也最熟悉的应该是“人物形式和图式的萌芽”阶段所呈现的儿童的绘画作品,也就是4-7岁的儿童画。我们常常会看见儿童的作品中有丰富的色彩,比较具体的形象,一些几何图形的运用,这些形象的产生和儿童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本身对周围环境,环境中的事物的感知愈来愈具体、形象,动作的发展也精细了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会开始运用他所熟悉一切丰富他的作品,这些都是促成儿童绘画能力不断发展的因素。

一日,听完故事,教师要求绘画故事中老爷爷挑担子的形象,孩子们都犯了难。班上的有个叫涵涵的男孩,则下笔毫不犹豫,且形象生动。除了老爷爷的眉眼栩栩如生之外,他还画出了一件老式的无袖褂子,甚至细致到能画出盘扣。我们非常地惊讶,涵涵则自豪地说:“我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老爷爷的样子,就是这样的,然后我就记住了。”

细细想来,这个例子不难理解。因为涵涵是班上年龄较大的孩子,他的各项感官的发展更为全面,对生活中的事物的关注也更加细致、更加敏锐。虽然绘画有很多原因,但我们还是要把儿童画放到各种背景中去思考。综上所述,儿童画的发展和儿童的发展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年龄发展的规律,和儿童自身的发展也密不可分,有着相互扶持的关系。贯穿整个童年时期,儿童绘画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而教师和家长则更多的是要理解儿童年龄赋予绘画背后的意义。

解读二、了解儿童绘画内容的来源,知道儿童绘画的动机。

有些时候,儿童的一些绘画作品常常被误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结果。而我认为,儿童的绘画不是毫无目的的。在幼儿园中除了命题式的绘画要求之外,还常常会让孩子自主的进行一些绘画活动。这些绘画作品不拘泥于任何内容,也不拘泥于任何材料和形式,完全由儿童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创作。纵观儿童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基本上源于他的“想象”还有对“真实生活以及记忆的写照”。

想象画是儿童比较喜爱的绘画内容之一,没有单一的临摹,更没有限制儿童的思维,把更多的空间充分的留给了儿童,任他们进行创作。例如绘画“大海”,大家的绘画则各不相同。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但是他们的笔下同样能画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究其原因,是因为儿童有属于自己对大海的想象,而且这种形象根深蒂固,在没有实际经验的时候则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绘画出了各种不同的形象。

某日,在新年快到的气氛中,孩子们都想画一些能体现过年感觉的作品。他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基本上是通过烟花、鞭炮这些图形来表现。圆圆的作品则别有一番感觉。她画的是个身着唐装的孩子,手提着灯笼,迎接新年。问她为什么想到画这样的服装,她坦然说:“过年的时候,我都是穿着这样的衣服。”

这个例子也就说明,儿童会将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移情到儿童绘画中,他们关注那些写实的,像照相一样真实的细节,从而让她的作品更加生动。真实生活内容是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充分感知的,这样的感知赋予了儿童笔下更加形象生动的绘画内容。所以,让儿童和成人一样正常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对于儿童绘画的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读三、自信与否影响着儿童绘画的过程。

而有些儿童,则是很难在画纸上画出一些标新立异的内容的,他们更多的时候不愿意动笔,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动笔。这部分的孩子一般比较害怕在没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画不出画,缺乏自信,害怕画不出的结果,由此产生挫败感,因而这种恶性循环造成儿童越来越难画出画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理解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原因才能去更好的帮助儿童。

班上有个叫一一的男孩,画画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从来不敢下笔,每次都是老师握着他的手,间接地替他绘画。中班转来后,我们发现了他这种情况,问:“为什么不画?”答:“不会画。”

我们可以理解,一个都是由他人帮助绘画的孩子,要他独立进行绘画确实有些困难。一方面他已经形成一种依赖,习惯于别人的帮助。另一方面,对于从未尝试过的独立绘画,他也存在着很多不安和害怕的因素,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后承担后果。对于这样的儿童,我们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帮助他建立自信,让他放心。这时候我们给他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也就是半成品,让他进行添画,效果则比要他自我启发来的更好些。因为对于这类型的孩子,绘画则成为了帮助建立自信的方式,哪怕是画出一个点,我们都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成人看到的,应该是绘画背后所体现的心理因素。

 

解读四、儿童的绘画作品是会说话的艺术,反应儿童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说“儿童画是能说话的作品”,因为儿童画是艺术作品,艺术是什么?阿恩海姆说:“它是人类面临困难时前来救助的使者,是理解人类生存条件和应对生活中恐怖情景的手段,是人类为逃避外部现实中无法控制的混乱而建立的合理秩序和避难所。”这段话放到儿童绘画层面来说,儿童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儿童情感体现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强有力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确定和探索强烈感情和感情困扰的途径。因此,在很多时候,儿童画甚至是被作为解决儿童心理问题心,干预儿童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的感情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儿童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孩子,每段时间所经历的感情也各不相同,我们不奢望仅仅通过儿童画来了解儿童多方面的感情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儿童画是儿童抒发感情的一个载体,而且是可以同时承载多种感情的一个载体。

想理解儿童画所表达的情感,首先要做到不要让观察者的情感影响到对画面的理解,不要有情绪的投射。图式期的孩子还不能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情绪、情感,因此我们经常在儿童绘画中能发现孩子的情感表达,例如最简单的高兴、悲伤等直观的表情。

我们也常常会通过一些儿童的绘画来了解儿童的某些方面的性格,因为我们有时可以从他的画上看出这个孩子是一个仔细、耐心的性格,还是比较急躁的性格。一个细致耐心的儿童,他所呈现出来的儿童绘画,大多是注重色彩的搭配,不管用色多少,至少每种颜色都涂抹均匀,轮廓线也很分明。而一个性情急躁的儿童,因为急于求成,色彩经常会跳出轮廓线之外,用色也不够均匀,涂色比较粗糙,而且色彩较为单一。这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的对比,而成人则可以通过这些对比有针对性的对儿童的心理进行辅助、干预和帮助,从而帮助儿童心理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个心中烦躁、愤怒的儿童,他笔下所呈现出来的也必然是让人不太舒畅的画面。或是混乱的线条,或是单一的色彩,亦或是暴躁的用笔方式等等。

世博会要开始了,小朋友们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展馆进行绘画。梓儿是个男孩,他选择了他自认为比较容易表现的英国馆,谁知真正动笔时却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如何去描绘场馆形象。可大家都说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没办法,梓儿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画。不多久,梓儿用黑色的蜡笔不断的向各个方向画着直线条,直到黑色充满整个画面,很快的,他的作品完成了。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以他的真正的绘画能力来说,他可以画出比这个要好很多的作品,但因为他的烦躁,他的不耐烦,他的着急,所呈现出了一幅与他真正水平不相符合的绘画作品。这个时候,教师的干预就尤为重要,解除他的烦躁心理,分析画面,用一定的时间,相信梓儿所呈现的一定是一幅不错的画面。

同时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颜色的选用也是儿童画情感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红色代表的热情、奔放的情感,黑色代表消极、消沉的情感,黄色则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过度使用黑色有时候会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现。我们要学会从儿童画中看出他所运用的主导色,理解儿童潜在的情感表现。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和解释儿童绘画作品,而要以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理解儿童画背后的多种可能性。在成人看来乱起八早的线条对于孩子来说却获得了无限的可能和经验。

夏夏是个快乐的女生,家庭氛围融洽,每天都很开心。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的颜色是绿色、黄色、红色、桔色等明亮的颜色,以及各种颜色的组合。总之,作品带给人的感觉是欢快的。而相较于夏夏的作品,琦琦的绘画经常呈现出阴暗的色调。琦琦的家人对他的要求非常高,琦琦也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收到责怪,久而久之,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出,虽然绘画是琦琦非常喜欢的事情,他的绘画能力也非常强,但是由于心理的影响,他展现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常是比较灰色的,颜色比较深沉,以灰色和紫色居多,涂色手法也较为单一。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儿童会因为周围情感因素的原因而影响儿童的绘画,主导儿童的用色,运笔方式,色彩的选用、搭配等等。

 

儿童各种经历、情感体验,有时会通过绘画的方式得以体现,但是成人必须意识到,不可仅仅通过观看绘画来理解儿童的内心。因为儿童的绘画会受到环境、年龄、背景等各方面的影响,受到的感情的刺激也不一样,成人可把通过分析儿童画当做寻找儿童身上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也要知道这不是唯一的途径。避免将成人的标准强加于儿童身上,要从多角度去考虑儿童画,才能理解儿童画所体现的真正的意义。用更加整合的方式看待儿童的绘画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儿童画背后的故事。

绘画不仅反映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反映了儿童社会性交往,人际关系的发展。受到了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幅幅的儿童画就像一个个的孩子,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透漏着他们情感经历的痕迹和生活中留下的印记。我们尊重儿童画,就像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章【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作者:凯西·玛考尔蒂  美国